蒋俏蕾:论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特征与应对

文献评论字数 3722阅读12分24秒阅读模式

2020年01月15日   来源: 网络传播杂志

近年来,青少年越来越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界定网络沉迷?该如何有效预防?这需要多方协同、社会共治,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蒋俏蕾:论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特征与应对

供图/视觉中国

网络沉迷的界定与特征表现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沉迷”指的是对某种物质、习惯或行为具有强迫性的、不受控制的依赖,并且达到一旦中断就会产生严重的情感、精神或心理反应的程度。传统意义上,“沉迷”或“成瘾”的概念特指对某一物质产生的身体或心理方面的依赖,而近年来的研究指出,“沉迷”的概念应扩展到非物质或行为依赖方面。

过度的网络使用被认为会产生依赖、沉迷,乃至成瘾,在现有研究中与网络沉迷相关的提法还包括网瘾、病理性网络使用、高度网络依赖等等。网络沉迷表现为过度或无节制地投入网络使用,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以及由于某些网络使用行为带来的损伤和痛苦。

关于网络沉迷的相关研究,揭示出网络沉迷的诸多表现,并发现很多症状表现与包括物质依赖的其他类型的成瘾行为相似,例如耐受性、身心投入、多次试图切断使用网络但总不成功,以及没有网络的时候会感觉焦躁不安等。

网络沉迷的典型特征包括过度使用、依赖、突显性、情绪改变、耐受性、戒断反应、冲突抵触,以及复发。其中,网络沉迷最直接的表现是使用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网络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网络的时长并不构成网络沉迷的充分条件。相较而言,更需要关注的是由于过长和过量使用网络所带来的损伤,比如睡眠紊乱或匮乏、身体疼痛,以及社交活动匮乏等等。

尽管网络沉迷并非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现象,成年人群体中遭遇网络沉迷问题的也并不罕见,但是现有的网络沉迷研究大都关注年轻群体,且常常针对青少年群体展开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群体处在更易于受到沉迷因素侵害的人生阶段,使得青少年成为更易沉迷网络的高风险群体;相对于成年人群体,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网络沉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群体的伤害更大、更深远。

现有研究发现,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可能逐渐忽略学习,变得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离,甚至完全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之中。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对家庭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青少年的网络沉迷问题尤为需要各界关注。厘清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求干预和防治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多重影响因素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风险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如人格特质、个人动机,也包括外部因素,如接触使用的网络内容、个人生活环境等。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网络沉迷形成因素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干预和防治。内部因素。网络沉迷的相关研究表明,毫无节制地使用互联网的倾向与某些人格特质具有关联性。关于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研究发现,一些网络沉迷行为的前置因素和导致个人容易沉迷具有相关性,比如问题行为、网络依赖、心理问题和自控能力等,它们被视为网络沉迷的实际原因而非潜在维度。

现有的研究显示,网络沉迷者的人格特质较多表现为内向型、神经质和冲动型,具有孤独、羞怯、逃避、好斗、敌意,以及缺乏自尊心等特点。而网络过度使用者的这些性格特质也被发现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密切关联。

学者们指出,沉迷网络的个人往往饱受抑郁、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的痛苦。根据不同的上网目标,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即娱乐型和应用型。调查发现,具有网络沉迷的青少年网民倾向于娱乐型,而非网络沉迷的青少年网民则倾向于应用型。个人动机方面,研究表明,与自我调节、社会化和个人满足功能失调相关的个人动机是网络沉迷的高危因素。

外部因素。互联网的一些属性使得网络使用更加容易形成依赖或沉迷,特别是互联网的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等特性可能促使网络使用者容易沉迷其中,特别是那些已经具有某些沉迷症状的使用者或者那些心理脆弱的使用者,这将让他们有更高风险对网络使用产生强迫性。

由于互联网具有社会化的功能,人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进行即时互动,但也可能导致社会疏离和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功能的损伤。过度的网络使用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兴趣,导致与家庭成员沟通的下降、社交圈子的缩小,以及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增加。

此外,相关研究还显示,家庭沟通的质量与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密切关联,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可能会带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并影响网络沉迷状况。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沉迷与问题行为有一些共同的环境因素,比如父母婚姻关系、父母养育方式、家庭沟通环境等。这些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沉迷可以与一些问题行为结合起来分析,相关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如果面向问题行为的集群,可能比单单只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行为,要更加有效。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干预与应对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被人们视为信息交换、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媒介渠道。鉴于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与渗透,对于网络沉迷的干预不可能采用传统成瘾的戒断式治疗,用以干预和治疗暴食症的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青少年网络沉迷,应通过多方协同、社会共治的方式,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共同进行干预和应对。

家庭应对。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极其重要的一环。家长了解网络沉迷的相关风险,有助于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其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家长在发现、干预与治疗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网络沉迷青少年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家长往往是最早从日常生活的变化中察觉和注意到青少年网络沉迷症状或信号的,通常也是家长首先向专业的网络沉迷治疗机构寻求帮助的。在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甄别和诊断环节,家长提供的信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根据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家庭沟通不良或家庭矛盾常常会带来网络沉迷等负面结果。因此,家庭可以被视为网络沉迷青少年康复过程的突破口。针对那些来自不良家庭环境的网络沉迷青少年,应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机制。经过调查发现,家长与专业人士密切协作、积极沟通可以给网络沉迷青少年的康复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巩固治疗效果和防止复发的关键要素。

政策规范与教育协同。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干预与防治中,政府角色至关重要。我国政府部门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非常关注,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治理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制,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例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相关的内容。

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对于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预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在青少年时期,会逐渐培养起独立性和离开家庭环境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青少年在其成长阶段可能会感到与父母的疏离,并转向同伴获取情感支持和意见建议。由于青少年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待在学校,其人际关系对于青少年成长也非常重要。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业表现、问题行为和某些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采用各种方式教会青少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纳入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了解网络沉迷的表现,知晓网络沉迷的危害,培养青少年健康上网。

专业干预与治疗。青少年网络沉迷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当达到相当的程度、出现特定的状况、或查明某些前置问题时就可能需要必要的专业干预和治疗,比如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注意力缺失、自我评价下降、心理健康受损和学业表现严重受损等。在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治疗和干预中,考虑到特定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会比简单粗暴地禁止或限制上网更有帮助。

网络公司提升责任意识,强化管理措施。网络娱乐应用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互联网企业应提升责任意识,强化管理措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并将伦理道德贯穿到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

在互联网娱乐中,近年来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使用时长的不断增加,与短视频应用相关的网络公司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重大,其中包括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抖音等短视频产品,要积极参与到针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防治与干预当中。比如,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与家庭及社会多方协同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如: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审核,杜绝不良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打造多维防沉迷系统;研发青少年模式,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开展活动,积极寻求家庭联动和社会共治。

一方面,平台积极应对,进行内容过滤,避免负面题材影响青少年成长;另一方面,筛选优质内容,给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视频内容,弘扬正能量,增加知识、文化多元内容,做到既有趣又有益,进一步发挥短视频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引导作用,与社会组织和家庭联动,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蒋俏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0月12日
  • 本站文章均已注明出处,转载请务必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